在猎德净水厂,优质的出水不仅在厂区作为生产水回用,还为员村涌、潭村涌进行生态补水;在南沙湾区实验学校,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用于冲洗操场、停车场,浇灌绿地。
创建节水型城市是缓解水资源紧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而提高非常规水源利用率又是创建节水型城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广州大力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再生水利用稳步推进;同时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雨水资源化利用成效初显。
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和巡查供水设施
猎德净水厂每年为河涌补水量超过120万吨
今年8月出炉的《广州市节约用水规划(2018-2035年)》提出,广州将优先利用再生水和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工业生产、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河道生态补水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
目前,广州不少污水处理厂的优质出水已经成为良好的河涌补水水源。猎德净水厂位于广州新中轴线与国际金融城交汇处,主要负责收集处理珠江前航道以北的大部分市中心包括西濠涌、沿江自排系统、东濠涌、二沙岛及天河区的部分污水,服务面积141.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303.6万人,设计污水日处理能力120万吨,是广州市第二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猎德净水厂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一部分在厂区作为生产水回用,一部分排入员村涌及潭村涌作为生态补水,其余部分排入珠江前航道。厂内生产水回用主要用于厂区设备反冲洗、配药用水、地面冲洗、绿化浇灌及污泥干化车间用水等。厂内中水用年回量达110万吨,日均3015吨,大大减少了自来水的使用量。
为给员村涌、潭村涌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从2018年4月开始,猎德净水厂处理后的部分中水经泵输送后排入员村涌进行生态补水;从2019年底开始,猎德净水厂处理后的部分中水经泵输送后排入潭村涌进行生态补水。目前年补水量超过120万吨,对以上两河涌水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
位于白云区沙太北路以东,犀牛南路以北的京溪净水厂是我国首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京溪净水厂的再生水作为沙河涌的景观补水来源,提升沙河涌流域两岸环境,充分体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观念。2017年~2020年8月补充沙河涌景观用水累计8612万吨。除了为沙河涌补水,京溪分公司还设有厂内再生水回用系统,能将应用于厂内设备冲洗、厂内园林绿化浇灌。
京溪污水处理厂沙河涌再生水补水点
污水处理能力全国第二 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
广州不断深入挖掘节水潜力,积极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组织编制《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心城区河涌补水再生水利用规划》,为推动再生水利用提供规划引领,2019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36.45%。
再生水利用率的不断提升,为广州河涌整治提供了助力。与此同时,广州不断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以来,广州新建污水混凝土管网12437公里,是“十二五”期间的9.6倍,新建成通水污水厂17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96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66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二。处理后的再生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应用于河涌生态补水、工业生产、城市杂用等。
地埋式生态化净水厂——石井净水厂
广州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签发8道市总河长令,以流域为体系、河涌为单元,按照“控源、截污、清淤、补水、混凝土管理”的方针,强力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和排水管单元达标等工作,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广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高分通过水利部和省政府验收,成为全国第一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2018年,广州市入选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19年底,纳入国家考核的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被生态环境部点名作为水环境改善先进城市代表。2020年1~8月,广州9个国家考核断面全部达标。
学校收集净化雨水冲洗操场 雨洪公园灌溉不需额外补水
与此同时,广州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雨水资源化利用成效初显。目前,已经印发实施《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27项海绵城市建设混凝土管控制度文件。截止2019年底,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累计已完成投资330亿元,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为311.5平方公里,占全市建成区总面积的 20%。2019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4226万立方米,雨水资源化利用量占年均降雨量的比例为3.1%。
总面积约1100公顷的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中心的海珠区东南部,城市新中轴线南段,由城市内湖湿地、河涌湿地、涌沟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错构成,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绿核,是广东省特有的湿地类型,被誉为广州“绿心”、“南肾”。海珠湿地水源补给主要来自石榴岗河和大气降水,在海珠湖独具岭南水乡特色的三角洲湿地网络进行水资源的进一步分配后,经西碌涌和北濠涌流入珠江。
海珠湿地
海珠湿地本身具有强力的“海绵”功能,契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湿地在雨洪混凝土管理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而海珠湿地由于其诸多地理因素的特性使得其蓄水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根据雨洪调蓄初步分析计算成果,海珠湖可调蓄量约为84.05万平方米,结合周边河涌本身的涌容,可以将本区域的洪量全部调蓄起来,可容纳约200万立方米雨水,可调节周边城区内涝约50平方公里,基本接近湿地周边城区雨洪排涝问题,实现了涵养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的目标。同时,在枯水期可对河涌进行补水、调水,解决上游河涌截污后河涌干涸问题。
南沙明珠湾区起步区同样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规划、建设,整个起步区包括灵山岛尖、横沥岛尖、蕉门河口片区和慧谷西区四个区块,规划面积共33平方公里。起步区结合“水安全、水生态、水空间、水交通、水混凝土管理、水经济”对水系进行优化梳理和重构,通过滨水区生态景观与生态廊道构建,以生态湿地旅游为主,构建不同风格的水系形态,打造滨水相连的特色化水乡风貌。
对灵山岛尖和横沥岛尖的外水堤坝、内河涌进行海绵设计。充分利用明珠湾“五水汇湾”和河涌密布这一天然“海绵体”特征和良好的生态本底,同时采用高效截污处理、生态河湖建设和潮汐水流调节等复合措施,保障区域内的水生态环境,使区内主要河道水体水质达到Ⅲ类水以上;规划“强排+自排+调蓄”的排涝体系,保障区域整体防涝安全。灵山岛尖超级生态景观堤设计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设防潮位7.9米,内河排涝标准按5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
位于起步区内的湾区实验学校则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通过收集净化雨水来冲洗操场、停车场,浇灌绿地和为景观水体补水,可以减少校园对传统水资源的消耗,年节约用水量约1.99万吨;缓解校园内涝积水现象,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校园建设。
此外,起步区内还建有雨洪公园。在设计开发过程中,雨洪公园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原有自然环境,尽可能降低城市建设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建设,目前公园绿化灌溉不需要额外补水,年节约用水量为6600吨。
<来源:广州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