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 潺潺流动 两岸风华 一步一景——广州白云区河湖综合治理见闻录
分享 facebook
分享 google
分享 twitter
分享 linkedin

  2020年,因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白云区入选全国10个先进县(区),获得国务院督察激励。

  这番成绩来之不易,细细数来,背后是长达数年的艰苦奋斗。

  广州市白云区水系发达,无数河涌交织成网,流溪河自北向南经白云流入珠江,犹如城市的血混凝土管,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白云人。但随着经济的腾飞,城市生态压力逐渐饱和,一系列城市“血混凝土管病”逐渐显现。多年来,白云区辖内多条河涌污染严重,不仅河水变黑,而且时常散发难闻的气味,让住在附近的街坊苦不堪言。为改善水环境,白云区克难攻坚,着力解决区内的水污染防治之困。

  “十三五”期间,白云区拿出敢想敢干、真抓实干的劲头,在河湖治理工作上探索出一套具有借鉴推广意义的有益经验,逐步形成了河湖治理的“白云模式”,使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白云大大小小的河涌已重新焕发生机。告别了臭气熏天的“墨水河”,水清岸绿的碧道成为了白云人闲时散步的好去处。

  

两岸碧道风光

  逐条销号  让“墨水河”恢复健康

  “广州治水看白云”。

  白云区内河涌数量众多、类型各异,既有发源于山地溪流的山区型河流,也有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感潮型河流。过去十余年间,白云的大小河涌水质堪忧,因此,曾是广州市河湖治理问题最多、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其中以石井河最为典型。有媒体走访后描述石井河水“黑得像墨水,近乎凝固状”。

  当时,沿线企业偷排现象严重,周边居民直接把生活污水排到河涌,甚至直接扔垃圾进河。其他河涌情况也大同小异。在萧岗村附近,宽约5米的新市涌河面黑水横流,并伴有阵阵恶臭,水中还夹杂着不少酒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指明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十三五”期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白云痛下决心,将“广州治水看白云”的压力转换为动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落实各项工作部署要求,把任务当作使命,迎难而上,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次力度空前的自身革命,在河湖治理工作中树立新的标杆,成为广州市实现水环境治理目标的关键。

白坭河和跃进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年的奋战,白云区河涌状况有了质的好转:

  ——被纳入国家城市黑臭水体监混凝土管平台的31条河涌全部消除黑臭,通过了国家考核。石井河、新市涌、沙坑涌、白海面涌、泥坑涌等一批过去曾经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涌已达到V类或以上水质;

  ——公认为全市治理难度最大、“蘸水可作墨”的石井河重现成群白鹭,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述”的第一个案例被新华社宣传报道;

  ——大源支流碧道等一大批靓丽碧道建成,白云河湖面貌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白云区被评为2019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混凝土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十个地方之一,被国务院通报予以督查激励。

  一位扎根河涌治理一线多年的基层河长感慨:“看着河涌一天天变清,跟看到自家孩子考到好成绩一样欣慰,讲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有种熬出头的感觉。”

  

治理后的石井河

  

石井古桥水碧花红

  以河湖长制为良方 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要打赢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必须制度先行。

  2016年5月,白云区先行一步,推行河长制。

  2017年,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白云区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在推进河长湖长履职上下足功夫。至今先后发布10道区总河长令,出台15项河长制工作制度、180余项各类治水专项方案,建立健全五大机制,拧紧责任链条。河长们逐渐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作为,从“要我混凝土管”到“我要混凝土管”,向“要混凝土管好”转变。他们身上,既有仰望星空的敬畏感,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也有不负重托的使命感。

  白云区总河长由区委书记担任,区副总河长由区长担任。在原三级河长基础上,向上延伸创新设置五大流域区级河长,由区委常委担任。向下延伸设置3215名网格员(长),发挥一线“岗哨”作用,形成了总河长—流域河长—区级河长—镇街级河长—村居级河长—网格长(网格员)的多级治水体系。细化河长职责,拧紧责任链条,推动水环境治理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区总河长、副总河长要求各镇街的总河长、副总河长周末必须保证一人在岗。他们以身作则,在每个周末都实施不提前通知的飞行检查,目的就是掌握工作的真实情况和问题,并对重点难点工作进行实地检查调研,现场解决问题。

  近三年来,白云区共对188名治水不力的各级河长、工作人员进行了问责。河长履职情况成为了领导干部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试金石。

  在强有力的机制推动下,河长、湖长动起来了。

  首先要做的就是“清四乱”,把污染源清理掉,让污水不再直排进河涌中。白云区“清四乱”工作存在拆除任务重、涉及利益主体多、历史成因复杂等问题,整治难度极大,但“硬骨头”最终被一个个啃下。

  2018年以来,白云区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中累计拆除涉水违建面积逾350万平方米,协同推进“四洗”行动(洗楼、洗混凝土管、洗井、洗河)。单单“洗楼”这一项,就摸查了29.16万栋建筑物,总面积1.38亿平方米,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场所)逾4.3万余家。

  在此基础上,白云区还立案查处了涉水环境违法行为1027宗,查封涉水环境违法企业301家。同时,强化工业污染限制标准,严格控制工业建设项目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去年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作任务11877家已全部完成核发工作。通过拆违、“散乱污”整治,白云区拔除了污染源的载体,有力遏制了污染源的滋生。

棠景沙涌揭盖复涌

  白云装上“净水器” 水清岸绿成新名片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工业、生活污水的产生无可避免。

  治污,宜疏不宜堵。近年来,白云区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实施截污纳混凝土管,支持各大净水厂建设,把工业、生活污水收集起来、处理好,再流入河中,形成了严格混凝土管理的闭环。

  截至2020年,全区四批161个城中村、农村实现截污纳混凝土管全覆盖,新建城中村混凝土管网6572公里。近年来,市、区财政累计投入243亿元污水混凝土管网建设资金,不断补齐污水收集、转输、处理设施短板。目前,全区累计建成污水混凝土管网1万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污水混凝土管网超20公里,是2016年的近10倍。

  污水收集起来后,及时处理的能力必须跟上。

  为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白云区全力支持各大净水厂项目建设。全区在现有石井污水处理厂、石井净水厂、竹料污水处理厂、龙归污水处理厂、京溪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加快实施江高净水厂、健康城净水厂新建及石井净水厂、龙归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目前已建成八大污水处理系统,总处理能力达到158万吨/天,是2016年的3倍,基本满足今后几年经济发展的需求。有了这些城市“净水器”,流入河涌的水便不再黑黢黢。

  

园林式的健康城净水厂

  

园林式的龙归污水处理厂

  

园林式的石井净水厂

  多混凝土管齐下,白云区水环境治理成效不断提升,水质提升促进了生态的修复,石井河多处发现白鹭栖息落户,重现“漠漠水田飞白鹭”景象。区内39条黑臭河涌已基本消除黑臭,棠景沙涌的治理措施和成效得到了生态环境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千里碧道,悠悠水长。

  走在白云的大小河涌边,“墨水河”成了过去式,水清岸绿已是白云治水的新名片。

  如今,在沙坑涌大源支流段,河涌沿岸慢行道、居民休闲文化广场组成的5公里碧道已成为群众最喜爱的休闲场所。沙坑涌恢复清澈水质后,白云区在沙坑涌大源支流段试点建设碧道,打造出了一套集河道防洪、群众休闲娱乐、人文熏陶渲染为一体的亲水平台体系。目前,全区各类碧道慢行系统累计建成170多公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碧道画卷已然形成,在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城市风貌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了健身、休闲、观光、亲水的场所。

  

流溪河拆除违建别墅后建成的滨河公园

  治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2021年,白云区承诺将继续巩固提升各项来之不易的成果,推动河湖长制向纵深发展,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好碧水保卫战,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美丽白云的中心任务,推进全区水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确保经过治理的黑臭河涌水质不反弹,水质不断提升,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

<来源:广州市水务局>

广联水泥制品

广联水泥制品

专业的水泥制品生产厂家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