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珠区水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指示以及对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切实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贯彻落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水环境治理定为“一把手工程”,纳入政府“九项重点工作”,举全区之力剿灭了黑臭水体,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向好。在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黑臭水体剿灭战取得阶段性成效,获“广州城市治理榜河长履职奖”。海珠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岛资源禀赋,依托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贯彻绿色创新协调发展理念,按照“大环岛+小环岛”“环岛+湿地”的建设思路,高位谋划、精打细磨,一幅彩色的海珠环岛碧道画卷正徐徐铺开。
一、想通治水理念,压实河长责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指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时关于“抓河涌水治理要见实效,治理后要能下去游泳”的重要指示,把水环境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黑臭水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经省、市、区评估,全区15条黑臭河涌中2条达到“长制久清”,6条达到“初见成效”,7条达到“不黑不臭”。
二、持续加强执法,治理行业乱象
严查水环境污染,开展“雷霆治污”专项行动,依托大数据,全面摸排“散乱污”场所。近年来,海珠区水务局累计出动3246批次,8503人次,共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831份,立案处理754宗,累计收缴罚款972.6万元;共处理各类投诉等案件线索合计733份。累计已处理行政复议决定书40份;全力配合各职能部门、18条属地街道开展有关“散乱污”“违法建设整治”等联合执法约60次,积极履行执法职能,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除黑恶,扬正气;行动实,战果丰。
三、达标单元创建,解决好水浸街
以排水管单元改造为突破口,工程先行,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统筹推进北降涌、土华涌排水管单元达标试点、56条暗涌暗渠清污分流、城中村截污纳混凝土管工程、公共混凝土管网完善工程等系列雨污分流工程。通过海珠区机关大院、广交会展馆项目、中山大学等试点示范,形成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目前,海珠区已签订责任书的排水管单元1831个,已完成雨污分流整改714个,面积合计约20.5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0.26%。已办理排水管接驳核准手续的单元108个,已落实“四人”到位机制的单元74个,已通过联合验收的单元25个。通过持续发力,将有效解决好“水浸街”这个老大难问题,保障好群众切身利益。
四、河湖警长露锋芒,保驾水清岸绿
率先在全市成立河湖警长制领导小组,对接河长体系,建立了“1+18+N”的河湖警长制,即1个区级河湖总警长、18个街道河湖警长及社区民警、巡逻民警、治安民警、刑侦民警等多个警种人员。建立公安、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及街道联动机制,深入排查水环境污染犯罪线索,有效调动整合水环境污染犯罪打击各个环节的优势资源,实现对破坏水域环境等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建立河湖警长制以来,公安、环保、水务部门共破获了重金属偷排、非法倾倒污染废物、私设暗混凝土管排污等典型案件6宗,抓获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0人,打掉污染水环境团伙3个,有效震慑水污染违法犯罪分子,形成了依法守法的良好水环境法治氛围。
五、源头减污治污水,雨污分流治症结
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为原则,按照“控(源)、截(污)、清(淤)、补(水)、混凝土管(理)”的5字方针按照网格化治水和排水管单元达标创建的“2套网格”划分落细作战单元,深入“3个源头”治理(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全面实施“4洗”(洗楼、洗井、洗混凝土管、洗河)、“5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违法建设)专项行动,通过综合施策,系统科学治理。坚持做好完善混凝土管网、雨污分流等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实施“千里攻坚行动”,暨2年内新建污水混凝土管网1000公里,补齐污水收集、处理短板。全区在建水务工程项目129项,16座新建一体化设施现已全部达标运行,污水处理能力9.6万吨/日;15条重点河涌整治工程已全部完成。
六、碧道示范段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
碧道建设总体以“阅江汇客·都市生活”理念,首创“五道合一”,致力建设凸显广州特色,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的滨水空间,西起华南大桥、东至琶洲北涌,全长2.6公里,铺设漫步道、慢跑道、自行车道,与珠江水道、有轨电车道形成“五道合一”;计划新建驿站,对广场、桥涵空间进行改造,实施绿化提升和完善配套设施设备等,总投资6752万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海珠区水务局坚持党建引领,运用沿线节点打造党群服务驿站,采取“党建引领、社会运作、群众参与”的共享互助模式,展现红色元素,突出服务功能,整合利用周边党政机关、两新组织等各类党组织资源,把每一个节点打造为群众生产生活阵地,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安全感、幸福感。
<来源:广州市水务局>